mag_6.jpg

今年六月份的親子天下雜誌,提到一篇有關科學教育的文章及系列。

二○○九年,是全球的「科學發燒年」:為紀念一六○九年伽利略首次用望遠 鏡進行天文觀測四百周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將今年定為全球天文年。二○○九剛好也是演化論巨擘達爾文誕生兩百周年,以及《物種起源》發表 一百五十週年紀念,英國還為此還發起了全球「達爾文二○○」活動……。

在科學應該當紅的二○○九年盛暑,《親子天下》特別專訪三位科學家,談他們的科學啟蒙與他們認為該有的科學教育。他們一致建議,父母或師長看待「科學教育」,不妨從「陪著孩子,了解生活本身的樂趣」起步。這樣的科學,可以不必太沈重。


三位科學家不約而同指出,從「科學好好玩」的興趣出發,鑽研得夠深入時,就一定會走到「科學不簡單」的境界。

化學博士與醫學院生化教授、科普與科幻作家以撒•艾西莫夫(Isaac Asimov,1920~1992)曾闡述,拉丁文「科學」(Science)最初代表的意義是「了解」,而且是「不論了解什麼事情都可以」。回到「科 學」的初始意義,讓科學回到生活,讓科學「好好玩」,引發更多人對科學的好奇與探索,才是比背公式更重要的「科學教育」。

illust12b.gif

因為這樣的一篇文章,老師欲推薦的科學書藉,班上家長的教學資源...
於是有了11/7日的小小聚會---遇上科學--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N09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